欠张伯礼院士17年的谢谢,该还了!
在疫情愈演愈烈时,
一位医院的院长找到张伯礼寻求帮助:
一位病人感染非常严重,
已经是凶多吉少了,
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,
他们想试试中药。
张伯礼回忆:
为了抢救病人的生命,
他们二人决定“偷偷”治疗。
把药做好后送到“红区”。
几天之后,那位院长
便找到张伯礼向他致谢:
“病人见好”!
有了这个成功的案例,
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中医病区,
并任命张伯礼为总指挥。
自此,在“非典红区”中
冲进了一支中医队伍。
中医药对非典的介入,
在控制病情恶化、改善症状、
稳定血氧饱和度、激素停减等方面
发挥了重要的作用,
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得到了
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和赞扬。
“宁负个人,不负历史。”
非典之后,
在接受采访时张伯礼说了这样一句
至今让人感动不已的话。
简简单单的8个字,
便概括了一个医者
身先士卒的决心。
这件事,给张伯礼的触动极大。
他第一次认识到传统中医
竟有着这么大的力量!
从那时起,他暗下决心,
搞懂这个古老而又神奇的学科。
有西医、中医两门医学基础的张伯礼
愈发认识到:
中医虽古老,但并不落后,
要想法设法把老祖宗的智慧
跟现代医学结合起来。
带着“让中医发扬光大,
让中医药走出国门”的信念,
张伯礼在中医现代化的路上,
一走就是40年余载。
20世纪80年代,
他开拓了舌象色度学和舌底诊研究方向;
1999年,他又开始主攻方剂,
创建了以组分配伍,
研制现代中药的途径和关键技术;
21世纪初,他又完成了首个中医药
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大规模循证研究,
建立了中医药循证评价系列方法。
2014年,因为在推动中药产业技术升级,
培育中药大品种群方面
所做的杰出贡献,
他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奋斗大半生、年过七旬,
在外人眼中早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张伯礼,
在2020年1月26日的晚上
接到了一个紧急通知:
早晨到北京机场集合,
前往武汉!
混乱的局面令他焦急又痛心。
当晚,在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召开的会议上,
张伯礼提出:
必须马上对病患
分类分层管理、集中隔离。
黄沙百战穿金甲,
不破楼兰终不还!
张磊听说父亲做了手术时,
着急地要去医院,
从2月14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,
江夏中医方舱医院
运行26天总计收治病人564人,
实现了“三个零”:
病人零转重、零复阳;
医护人员零感染。
中医药发挥的重要作用,
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。
3月19日,72岁的张伯礼在武汉
度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。
就是在这一天,
武汉新增确诊病例、新增疑似病例、
现有疑似病例第一次全部归零。
张伯礼有些激动地说:
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。
4月8日,武汉解封,
张伯礼却继续选择留在武汉,
虽然不用再穿着厚厚的防护服,
他却变得更忙了。
忙着接通各种国际连线,
为海外华人华侨解“疫”释疑,
一次次分享中国利用中医药
抗疫过程中的经验!
黄沙百战穿金甲,
不破楼兰终不还!
有人说张伯礼是国士,
有人说他是“无胆英雄”,
他却更愿意称自己
是一名战士!
是的,他不仅是战士
更是17年后又一次扛起中医药大旗
与“疫魔”战斗的勇士!